有道是:茶为万病之药。这话一点也不假,喝茶不仅是国人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更是地地道道的养生方式。
明代顾元庆就已在《茶谱》记载,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利尿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常喝对健康大有裨益。
不过,茶的种类不同,性味作用亦有所差异。悟太医现在就来聊聊冬天适合喝哪些茶~
01
冬天最该喝4种茶,养胃补虚又驱寒
1、红茶:驱寒暖胃
【代表品种】祁门红茶、滇红茶、金骏眉、正山小种等。
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其性质温和,刺激性较弱,能够暖胃养颜、温筋活血、化解瘀滞,尤其适合身体虚弱、胃寒腹冷的人。
此外,红茶富含茶黄素,这一物质可调节人体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所以,老年人同样可多饮用。
2、黑茶:降脂御寒
【代表品种】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砖等。
秋冬时节宜进补,然而有些人在大鱼大肉后,往往容易出现肠胃不适,此时不妨泡杯黑茶喝。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与其他茶类相比,发酵程度更高,因此它解腻消脂的作用也更为明显,有助顺胃气、理肠气。
并且,黑茶性温,茶香醇厚,不易伤脾胃,虚寒体质者适合饮用,可起到御寒功效。
3、乌龙茶:温阳解乏
【代表品种】铁观音、大红袍、武夷岩茶、阿里山茶、冻顶乌龙等。
乌龙茶又名青茶,为半发酵茶,其性平和,常喝不仅能改善经络不通、元气不足、脾胃虚弱等症,还能够除燥解乏,帮助提神。
乌龙茶在分解脂肪方面也有较好作用,想要减肥的人不妨多喝些。
4、白茶:清热去火
【代表品种】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白茶气质偏凉收敛,具有清热降火、醒神通心、明目去燥之效。
经常熬夜、暴饮暴食、易上火的人,可每天泡杯白茶,既能够保护眼睛,也能预防感冒、喉炎等疾病。
但要注意,脾胃虚寒的人,不建议多喝白茶。
02
多喝茶,还要懂喝茶
除了知道喝什么茶,怎么喝茶同样有讲究。
1、泡茶时间
泡茶时,茶叶取2~3克为宜,每次最好浸泡4~6分钟左右再喝,可让茶叶中的有益成分基本析出。
2、喝茶温度
茶放凉了喝,易导致茶水中的营养物质流失,如茶多酚、维生素C等,容易氧化。
而喝太烫的水,则可能烫伤食道黏膜。有研究显示,经常喝温度超过65℃的水,患食道癌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建议喝茶时,将水温控制在50℃~60℃之间,切记不要太高。
3、泡茶次数
一般来说,不管什么茶,都有限定的冲泡次数。
其中,红茶、绿茶冲泡2~3次,黑茶、白茶冲泡3~5次,乌龙茶最多泡7次。
超过这个数,甚至一泡一整天,影响茶的口感不说,且没有太多营养,对健康无益。
4、别用保温杯泡茶
部分人喜欢用保温杯泡茶,殊不知,这种做法是错的。
用保温杯泡茶,茶水温度长时间较高,会让茶叶中的鞣酸和茶碱过量渗出,从而加重苦涩味,造成营养成分破坏。
建议大家沏茶最好用陶瓷壶杯、玻璃杯或紫砂壶杯,有利于尽量保留茶叶中的有效成分。
5、别急着倒头泡茶
如果茶叶较为陈旧,灰尘多,可把头泡茶水倒掉,又叫“洗茶”。
如果是新嫩茶叶,第一泡茶中的有益成分通常最多、最好,不宜倒掉。比如,红茶的头泡茶中,含有大概70%~80%的有益成分。
03
4个时间不宜喝茶,否则是找病
喝茶虽好,但也不是随时都能喝的,下面几个时间就需特别注意一下:
1、空腹时
所谓“醉茶”现象,多数时候是空腹喝茶所致。
茶叶中含有多种生物碱,空腹状态下喝茶,由于胃内缺少食物作为缓冲,茶就会直接刺激胃黏膜,促使肠道吸收太多生物碱,引起头晕、心悸、心烦、浑身乏力等。
如果这种情况,建议吃点糖果或喝些糖水缓解。
2、吃饱后
有人问:空腹时不行,吃饱了喝茶总可以了吧?
还真不行!
一吃饱就喝茶,容易稀释胃液,降低胃酸浓度;同时,鞣酸也易和其他食物中包含的蛋白质反应,生成鞣酸蛋白凝固物,不利于肠胃消化。
建议饭后半小时左右再喝茶。
3、醉酒时
不少人喜欢在酒后来杯浓茶,美名其曰“解酒”。但事实恰恰相反,用浓茶解酒,身体可能很受伤~
一方面,喝完酒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会产生兴奋,进而导致心跳加速,血管扩张;而浓茶也有兴奋心脏的作用。
两者一起,更会加重心脏负担,伤害成倍增加。
另一方面,茶水利尿,会使酒精中的有毒物质(如乙醛)尚未完全分解就从肾脏排出,容易刺激并损伤肾脏。
4、服药时
相关研究表明,茶碱和鞣酸能与药物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影响其他成分的吸收,降低药效。
因此,服药期间不建议喝茶。如果要喝,应间隔一小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