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网络上大家讨论着一个话题,大概的意思是,上学的时候父母严防死守,不让恋爱,可是大学毕业之后,父母则变得比谁都着急,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份稳定的恋爱关系。很多人感到愁苦,怎么能够那么轻易的毕业之后就可以直接进入到恋爱关系呢。
对于很多学生父母与老师来说,“早恋”最大的危害就是会耽误学习,在并不合适的时间里,做不太合适的事情,所以家长和老师要反对,除去这个影响学习的理由之外,还包含着父母与老师内心的深深的恐惧和焦虑。也正是因为这份恐惧,所以迫切的要阻止着男女生的来往,并告知这些孩子们,现在的时间里,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恋爱什么的,你们还小,等你们长大了就可以了。
但是这样的告诫也从未能够真正的阻挡“早恋”发生,而更多的情况表明,当父母和老师越是反对阻拦,处于在“反抗期”的青少年们,越是容易出现早恋这样的事情。
青少年们彼此在交流自己在父母和老师的管教之下的生活状态,很容易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产生共鸣,也容易让他们对彼此的感觉产生共情,而一旦两个人相处的过于频繁,再加之外界一些声音和压力,“你们看他们两个天天在一起,是不是在搞对象呢?”“你们是不是早恋了,学生时期不能早恋,你们离远一点”…… 就很容易让他们产生错觉,在本来并不知道恋爱是什么,就会误以为,现在的感受就是恋爱。老师和父母的管制,和外界的关注,使得他们不得不“偷偷摸摸”的进行着接触,而这样的“偷偷摸摸”也通过行为本身带来了大量的窃喜和愉悦感。外界的压力,言语越多,他们越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这个在心理学上称之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情节”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说到“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是不是意味着家长和老师就不要干涉子女有可能的“早恋”了吗?当然,不是。父母需要参与其中,并不是简单粗暴的禁止和阻挠,而是需要了解子女目前的状态和他们为何有“早恋”的现象,“早恋”给他们带来了些什么好处?他们在彼此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心理需求。当帮助子女对于内在需求有所了解的情况下,子女就更容易看到从这份关系之中,自己渴望着什么,自己在哪方面有不足。
初中生的恋爱,真的是恋爱吗?对于初中学生们来说,“恋人”更多像是自己的一种“配饰”而并非是爱。什么是配饰呢?像是一双名贵的鞋子,像是一只手表,或者是一件美丽的衣服,这些使得自己可以在人群之中凸显而出。所以初中生的恋爱,一般在意的更多是相貌,男生帅不帅,女生漂不漂亮。或是像是自己归属到了一种“高级的阶层里”从而自己被“被关注”“被羡慕”而感到开心。
所以初中生的恋爱,关注的更多是自己,而并不是他人。所以才会出现在校园中,男孩子要求女孩子在球场边看他打球,男孩子才不管女孩子喜不喜欢篮球,热或者是不热,他更关心的时候,打球的伙伴们都知道场边站着的那位女孩子是我的“女朋友”。从而感受到愉悦。所以他们更容易的频繁的更换着“恋爱”的对象。从而一直保有着自己被羡慕的感觉。有些学生甚至以自己更换过多少位恋爱对象成为炫耀的资本。
父母们担心早恋一方面是孩子把时间都用在这些事情上,学习的时间就必然的会受到影响,一方面随着青春期孩子的身体发育,性特征的发育也越发的明显,再加上现在网络信息的发达,很多父母就容易陷入到了深深的恐惧之中。如何不让孩子们过早的接触相关内容,我认为还是需要让学生们接触性教育的课程,学习了解性知识。并且学会在这个年龄下,哪些是不应该做,哪些行为你有可能会对对方造成伤害。如何保护自己等等等等。当你的行为有可能对你喜欢的人造成伤害时,还会不会去做呢?如果对方真的有喜欢的感受,当时不会忍心去伤害别人满足自己。
大多数关于性的话题,父母和老师们觉得不太好意思说出口,没有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就让孩子们自己从接收到的信息里面去学习,但是有很多的内容是错误的,恰恰因为孩子们相信了这些错误的认知,才有了很多悲剧的产生,所以让孩子早一些的接触了解性的相关知识,才能够真正让孩子们健康的接触和交流。
爱情是永恒的被歌颂的事物,也正是因为人们对于爱情的向往和遗憾才造就了很多流传至今艺术作品。爱并不是索取,爱是付出,爱是奉献。
在家庭方面,初中生谈恋爱大多数是不被允许的,因为个人的心境还未完完全全的成熟,不能同时顾虑到学习和恋爱,现在的初中生谈恋爱,要么是真的很喜欢,要么就是排解压力的一种方式。
初中生能不能谈恋爱,在能不能之间,我个人还是偏向不能。毕竟中学生恋爱是在错误的时间做错误的事情,学生时期的爱情大多是昙花一现,还是多专注学习,将美好的情愫收起来才是正事。
向帮助了您的网友说句感谢的话吧! |
本站所问答内容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内容有效性负责。如有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