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告别了学生的生涯,人生的转折大概也就从毕业开始变成了一个大人吧,让我最害怕的并不是毕业,而是毕业之后恋情,男朋友毕业之后要回老家发展,而我至今没有做出选择,难道毕业季真的就是分手季吗?大学谈恋爱难道不是为了走下去,仅仅只是因为寂寞吗?
为什么说毕业季就是分手季,难道大学生谈恋爱只因为寂寞吗
- 匿名用户 关注
马上要告别了学生的生涯,人生的转折大概也就从毕业开始变成了一个大人吧,让我最害怕的并不是毕业,而是毕业之后恋情,男朋友毕业之后要回老家发展,而我至今没有做出选择,难道毕业季真的就是分手季吗?大学谈恋爱难道不是为了走下去,仅仅只是因为寂寞吗?
走出校园这座象牙塔,成为社会人的一刻,就应该考虑怎么养活自己。在养活自己之余,才有闲钱谈爱情。“先面包后爱情”的恋爱观影响了许多毕业生的情感决定。
把对方划入自己的未来规划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类保险。我想要回家乡工作,不想呆在北京。北京工作节奏太快,没时间享受生活。而我女朋友刚开始支支吾吾,没想过未来干什么,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
后来再问她,她说想去国外读研,然后在国外找工作,最主要的是她不太想回我们的家乡工作,觉得工作机会太少。虽然理解这种想法,但是她的未来规划里完全没有我,让我觉得我在她心中没有实际分量。
提出分手其实很痛苦的,但一想到双方的未来没有什么交集,再加上我没有自信能够等她多少年,长痛不如短痛,大四上学期我们就分手了。
我在恋爱中更想要安定感,两个人的爱情不是飘在水中的浮萍,而是有实感的情感;不是让我恐慌从而对现实充满不确定性的“随便”,而是尽管未来瞬息万变也能把对方画到自己人生地图里的“责任”。
无论是继续还是放弃一段感情,对大学生来说,毕业季是认清自己社会责任的路口,考虑到各种现实因素之后,在面包还是爱情中间,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大学生的恋爱虽然不是伴随着血与泪,但是多半都是伴随着苦与笑的。
大学生的恋爱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盲目性、从众性、目的性、不稳定性等。这些都可以成为现代大学生恋爱的理由,但也同时衍生出大学生分手的借口。如果说恋爱“从在一起到分手”是一个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将永远是一个逻辑闭环。那么,为什么大学时期的恋爱永远都是以离合吵闹这些情感小事为主旋律呢?
为什么与我们的社会常识中的“柴米油盐”如此的大相径庭呢?在社会价值观里,恋爱的最终阶段是婚姻。“婚姻的本质是交易,就如两个母公司注资成为一个子公司一样,这是生命的延续,而这之中交易的目的是幸福。
大学时期找的更多的是玩伴;当我们毕业,找的更像是一个战壕里面的战友。战友的能力越强,对抗外部风险的打击的能力就越强,反之亦然。但是只要存在交易,就会有规则;有规则,就一定会有人作弊。人群是会不断地被替换下来的,就像工作岗位一样,每年都会有人离开,又每年都会有人登上舞台。在交替轮转中,似乎他们彼此选择的弹性与宽度又增加、延长了许多。这些种种不确定性对于心智不成熟的大学生恋爱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
优秀可以带来吸引力,它本身的确是本能驱动下,最佳的评判标准,因为易于生存。为后代找到稳定的生存条件,是每个生物的本能,争取最朴实最生育化的生存,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这是非常讽刺的社会现象,但是这又是不得不正视的社会现实。
爱情的内核也随着人的精神需求而不断受到现实的龃龉而产生约束。但爱情本身其实又是超越规则的存在,因为真正被我们所熟知的,被标榜的爱情,往往是凌驾于交易者与交易者之上的亲密关系。还有人们广泛意义上所谓的“好吃懒做者”,只不过是想找一个自己可以划水的队友罢了。而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会让我们彼此感到身心俱疲。对于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很大程度上不能很好地兼容工作、事业,爱情等之间的关系。很容易造成崩盘,这也就为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分手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说毕业季就是分手季?学长作为一个过来人总结了这五个原因,看看你占了几个。
1.实习以后就异地
大学毕业了肯定是要找工作实习的,但是因为两人可能学的专业不同或者追求不同,基本上情侣两人都不会在一个公司上班。可能会在一个城市,可能会离得很远,这就导致天天在一起的两个人突然变成了异地恋,感情从一开始的甜腻转为未知的孤独,这种突然的转变也会让很多情侣之间产生很多矛盾。这个原因导致了很多人分手,这些人都普遍的认为这种反差来的太快,两人一时间有点接受不了。身边少了另一个人的陪伴和照顾,情绪上就会很烦躁而且会开始互相指责对方为什么不跟自己进入一家公司,这种争吵慢慢的就会积压最后导致分手。
2.观念不同
上学时都是无忧无虑,那时的爱情很纯粹,就是因为喜欢而在一起,而毕业后进入了社会,人经过社会的洗礼也会慢慢的变得成熟、现实,生活观念和追求肯定会发生改变。毕业后慢慢就会发现生活不过是柴米油盐,贫贱夫妻终究不能长久。
3.家庭原因
大学就是一个大熔炉,里面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上学时大家都在同一个地方且考虑的没那么长久,并不明白感情并不只是关系到双方,其实更重要的是两个家庭的契合。但是毕业后就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两人要回到各自的家庭,面临以后要不要继续一起携手的问题,而那些异地情侣的父母大多都不同意,到最后只能不欢而散!
4.压力变大感情变淡
毕业后我们结束了学生生活就入了社会,刚步入社会,职场内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压力会压得我们透不过气,有时候可能会将职场内受到的委屈说给自己的另一半但是谁能做到每一次都耐心倾听呢,谁都有压力,互相过多的倾诉可能也会改变自己在对方心中美好的样子。另一方面朋友圈也发生了变化周围全是比自己成熟比自己有经验的同事,就会导致我们整天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做错了什么,而往往这时候我们就会疏忽了爱情,没有时间去打理爱情关心对方。而在这种长期压力之下我们情绪就会很烦躁没有地方发泄,那么对方只要有一点做的不好,就成为了自己的发泄对象。这种争吵慢慢就会使感情变淡,使爱情结束。
毕业季就是分手季这句话并不是一个魔咒,也是可以打破的,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愿意去克服重重困难就一定能走向婚姻的殿堂,更要明白最后的结合并不是一个人的妥协,而是两个家庭的互相迁就和磨合。学生时代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因为纯碎不带有任何现实因素,请好好珍惜。愿毕业季是你们美好的记忆的开始!
不论相信与否,江湖上年年都流传着“毕业季即分手季”的魔咒。大学时期的爱情是幸福感的源泉,当然,也可能会变成一记悲伤的重击,砸在那些临近毕业的年轻、热血又迷茫的灵魂身上,让附在他们身上的来自大学的美好光环支离破碎,再迎面遇上现实社会中生存与竞争压力的疾风。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每年从高校中毕业,走出校园踏入社会的群体数量年年攀升,这可能意味着,无论是否愿意,出于种种原因,毕业前后大学情侣们分道扬镳的情况会越来越常见。
“从前车马都很慢,一生只爱一个人”。现如今,与天南海北的人相遇相知,不断建立新联系,又在转身之后迅速遗落已经成为了常态。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进一步融合以及各种思潮的萌芽繁盛,社会的日新月异催生了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的新婚恋观,大学毕业是否会分手、出于何种原因分手也许只是其中及其微小的一部分,但以此便足够窥知年轻人群体亲密关系里的那些笑与泪、坚持与成全。
从毕业季分手的原因来看,往往伴随着双方关于“就业还是考研、异地还是同地、国内还是国外甚至是成熟地有计划有预期还是单纯地茫茫然不知所以”的不同选择。DT财经曾在上年度12月初发起了一项名为“爱情死了没”的亲密关系调查问卷,共计回收到5190份有效问卷,并以此撰写了一份《2020青年“理想爱情”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我们在此基础上,将由于毕业而导致分手的深层次原因归为以下几类:
异地之下的信任危机让校园爱情举步维艰。在校园恋爱时期,情侣们最长的分别时间可能只是寒暑假而已,然而一旦走出校园,开启社会生活后,一起上下学、一起吃饭的恋爱模式将一去不返,即使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也可能因为工作原因使得分离成为家常便饭。
尽管《报告》显示,00后更加倾向于“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式的爱情,对异地恋的排斥度最低,其中超过一半受访者可以接受短时间异地,完全不接受异地恋的仅有5%。但这也仅仅只是00后的独特恋爱心得,相对而言,90后和85后中“完全不接受异地恋”的比例最高,“忠诚、陪伴、信任”等词汇仍是年轻群体在亲密关系中最为看重的关键。
个人主义等思潮使得一些群体对婚恋有了新思考。当代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理科副教授、心理治疗师张茂运表示,随着经济水平、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对男性的依附性降低,独立性增强,不再将婚恋作为获得安全感的唯一方式。
近年来,越来越多优秀的女性选择成为事业强人或是奉行独身主义,平权问题也在更多场合被广泛讨论,这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女性主义的进一步苏醒。当然,不仅仅是年轻女性,整个95后、00后群体,都在探索和追求一种新的亲密关系相处模式,即更希望维持个体的自主性、更希望保留隐私和新鲜感。未来是一片未知的汪洋,除了和伴侣相处,他们更需要探索自我和这个广阔的世界。
生存与结婚成本让年轻人不堪重负。正所谓校园时期的恋爱大多比较单纯,较少考虑阶级或社会地位等现实性的因素,这意味着一旦毕业在即,那些象牙塔里的年轻人也要开始面对生活的负担,当浪漫的校园光环褪去之后,更多现实性的问题不得不用更加理性的眼光看待。一端是年轻人就业“内卷化”早已泛滥,另一端是屡见报端的“天价彩礼”、“天价房”现象,爱情带来的幸福感已经难以覆盖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恋爱和结婚的支出成本。
《报告》中的5000多位受访者,有接近7成认为亲密关系让生活成本变高了,尤其对于00后、85后来说生活成本比幸福度提升得更明显。这也间接印证了年轻一代对于婚姻的谨慎态度——有17%的00后和14%的95后认为一段感情需要维持3-5年才可以说服自己走进婚姻,还有18%的00后觉得自己并不想结婚。尽管更多人能用开放的态度对待婚姻成本,但这也带来了功利主义,择偶观趋于现实,甚至有诱发婚恋伦理问题的风险。
止于唇齿,掩于岁月
对于很多人来说,大学可能是人生当中正式的恋爱最先发生的地方,不同于高中时代的朦胧和青涩,也没有就业之后相亲场上太多的精明与无奈,这种感觉往往是新奇、新鲜和独一无二的,无论在当时有多么轰轰烈烈或是热泪盈眶,也不管最后是终成眷属亦或无疾而终,多年之后永远值得怀恋。
如同SHE的《你曾是少年》中唱道:“许多年前/你曾是个朴素的少年/爱上一个人/就不怕付出自己一生/相信爱会永恒/相信每个陌生人/相信你会成为最想成为的人”。校园恋爱就像温室里的种苗一样,把外界的所有压力都挡在外面,让人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恋爱,而不受到外界的影响。一旦走出温室,去见过之前不曾见过的光景、历经之前不曾有的种种磨难,爱情的考验,甚至不等真的离开校园的那一刻,便会接踵而至。
某网友指出,“分手行为只是现象、是结果,毕业是充当导火索,在故事背后总会藏着这样的那样的‘原来如此’。”我们也看到,30岁之后,人们对亲密关系的信心和积极心态会迅速滑向童话故事的背面,也即所谓的“中年危机”。
《报告》最后指出:“其实,不管是生活还是爱情,抵抗风险和探索自我,本质上并不矛盾。对于亲密关系带来的生活张力,过度倚重或是刻意忽视,大概率会引起反效果。”毕业时分唱起的《分手快乐》,也许只是真正迈向成年人世界里的第一声叹息。
小C在临近毕业时似乎没有这样的烦忧,尽管学习的是热门专业,也毕业于名校,但就业的辛苦仍让她不堪重负,甚至有一点庆幸自己无需再多分出一丝精力来处理恋爱关系。那天,在做了一大套专业笔试题,又回答了一系列专业相关的面试题之后,HR直截了当地给出了“每天加班”、“周末无休”、“长期出差”等条件,虽然已有了一些心理建设,但C仍差点失去了表情管理,稍加思考还是表示了接受。
“对了,你谈了男朋友吗?”面试的leader最后问道。看到C摇头,leader流露出了难得的满意神情:“很好。”
恍惚之间,C的思绪一下子飞到了很远很远,不知道为什么,她想起了那些年,在图书馆里总是会遇到的同来自习的男孩,甚至能够清晰地记得从他身边不经意路过时,心跳漏掉一拍的感受。
校园恋爱大多缘起于单纯的对方的崇拜或者跟风,并没有奔着结婚的目的去谈恋爱。他/她在学业或者活动中表现出色,很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所以我很喜欢他/她;亦或者是大家都在谈恋爱,我也想要有个人陪伴,让大学生活不孤单。当新鲜感退去,这种感情很难坚持下去,甚至都坚持不到毕业。
向帮助了您的网友说句感谢的话吧! |
本站所问答内容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内容有效性负责。如有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