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一个姑娘很久了,好不容易表白,对方也决定跟我试试看,但是每次跟她有身体上的接触的时候我身体便条件反射式的抗拒,很不舒服,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在女朋友还以为我不喜欢她,我该怎么办?
明明喜欢一个人,但是抗拒身体接触怎么办
- 匿名用户 关注
我喜欢一个姑娘很久了,好不容易表白,对方也决定跟我试试看,但是每次跟她有身体上的接触的时候我身体便条件反射式的抗拒,很不舒服,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在女朋友还以为我不喜欢她,我该怎么办?
你的这种症状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亲密关系恐惧症”,这并非一种疾病,只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种社交障碍。
简单来说,就是他们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但又极度缺乏安全感,害怕自己的感情付出得不到回应,害怕被伤害,被抛弃,被背叛,所以难以打开自己的心扉,与他人交心。
网络上就将“亲密关系恐惧症”的表现分为以下六种:
●拒绝和任何人分享你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受;
●没有人知道你大多数的私生活信息;
●对社会缺乏兴趣,不关心和不在意其他人的想法和情绪;
●当有人问你一些私人问题时,你会觉得害怕,感觉自己的世界受到了威胁;
●当有人知道了你很多信息时,你会更加害怕和恐慌;
●当你发现自己和某人的关系正在往更深层次发展时,你会逃跑。
当代年轻人或多或少都有上述的一两种症状,他们表面上都相当独立,享受单身,其实内心比谁都孤独,自卑,甚至想要摆脱寂寞。他们都向往热闹,渴望爱与被爱,但只要有人向他们表露兴趣,他们就会本能抗拒,甚至产生心理上的窒息,从而引发后续一系列连锁反应。
很多人也正是由于这种矛盾心理,才让自己一次又一次错失真爱。
那他们究竟在恐惧什么呢?
一是害怕失去,被抛弃
这种人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同时又带有杞人忧天的悲观心态,感情中通常表现的状态为:还没在一起就已经想到分手;还没结婚就已经想到离婚,例如“反正都要分手,那为什么还要在一起”等。
正是由于内心深处的这份惶恐,造成了他们想爱却无法面对爱情,或者无法相信一段感情能够长久。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人是极度不自信的,案例二的大杨就出于这种心理,所以才不相信自己能够得到幸福。
二是由于羞耻感
这种羞耻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无法正视自身的不足,就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他那么好,我这么差,我配不上他”“我长得这么丑,他要是嫌弃我怎么办”“他会不会嫌弃我太穷要跟我分手”……
有类似想法的人其实都是过度理想主义者,他们喜欢一个人,就会把对方看成是没有任何缺点的完美人设,然后把自己放在特别卑微的位置,无限放大自身缺点。
所以当对方想要跟你关系更进一步,越发想要了解你的时候,你害怕自己的缺点被发现,出于本能出现抵触心理,案例一的安安就是如此。
三是害怕被束缚
有些人之所以害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建立亲密关系就意味着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意味着自己的自由被限制。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个人多好,为什么要两个人找罪受”。
他们将自由与责任割裂开来,认为二者只能存在其一,所以一旦有人试图想要跟他建立亲密关系,他就会觉得自己的自由被束缚了,从而拒绝他人的好意。
既然已经知道了原因,那我们就来讲讲要怎么做吧:
首先爱自己的人才值得被爱,要善于发现自身优点,了解并接受自己才是爱的开始。
其次要直面自己内心的恐惧,不要徘徊于过去的伤痛中,人生是向前的,所有的害怕也许都是自身想象出来的,勇敢向前你就会发现新世界。
最后实践出真知,勇敢的踏出第一步,人原本就是群居动物,远离人群自然会被孤独淹没,靠近人群你才有可能得到幸福。
最后我想告诉你:
世界上绝大部分的恐惧都源于未知,你不去尝试,就永远也不知道黑暗的后面等待你的就是黎明。
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我们不可避免要遇见许多人许多事,但他们都只是我们生命中的过客,他们的出现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成长。
要知道把控人生的只有我们自己,不妨学会放下内心沉重的枷锁,把每个所遇见的人都当做是人生难得的体验。
或许你就会发现原来迷途之后终会遇见柳暗花明。
愿每个人都能远离“亲密关系恐惧症”,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你的情况让我想要了一个朋友,每当有亲密的人想要跟他接触的时候就本能的抗拒,后来看医生才知道,这种症状较多“亲密关系恐惧症”。
“所谓“亲密关系”所指的并不单纯是爱情或异性间的情感,而是泛指友情和各类社交关系。“
亲密,也会患上恐惧的症候。
当他的拥抱向你袭来,有多少女人的心正瑟瑟发抖?缘何?这叫做“亲密恐惧症”。另外,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于“圈子”,而这种“圈子”概念的排他性非常强,对圈子外的事物注意保持距离,恐惧过度亲密。
产生亲密恐惧症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时间造成的爱情冷感
当激情不再,那些为爱而性的男女,不再有敷衍的耐心。
时间令爱情过度成亲情。一个男人女人,在长久的婚姻生活中,很容易对对方产生一种类似父母兄妹之爱的感情,一旦这种亲情取代了爱情,再做“那种事”,会有负罪感,造成精神压力。
童年的不安全感阴影。患有“亲密恐惧症”的人,往往都会借由着“出轨”这个渠道,去满足自己对爱情的要求。如果再进一步细究,会发现,那些患有“亲密恐惧症”的男女,其父母的婚姻往往也遭遇过同样的不幸。换言之,他们对婚姻生活缺乏信心,对获得未来伴侣长久不变的爱没有必胜的把握。
他们的这种亲密恐惧,其实是害怕受到伴侣背叛的一种表现,他们害怕付出后得不到等值的回报,于是,就先行背叛,以达到心态上的平衡。
陷入“自我意识”的圈套
无论是指爱情或异性间的情感,还是指友情和各类社交关系。所谓的“亲密恐惧症”实际上很多时候是在围绕“自我意识”做文章。
“亲密关系恐惧症“并不是通常所说的“社交恐惧症”怕与人见面谈话、见人就紧张、面红耳赤、颤抖等症状,相反有时候这些人会在人群中表现出更外向、更大大咧咧、更不拘小节等行为,这些行为表象实际上带有很强的潜意识里的“自我捍卫“,它通过主动选择来避免被动态势,其实这些人很可能是更不容易被接近、更不容易表露内心的人。
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会表现出一种焦虑感,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又担心他人不回应自己的感情付出,导致情绪上的焦虑和矛盾,慢慢就会倾向于回避社交、回避亲密关系,这种情况会让性格比较保守的人更难与人建立亲密关系。
性格激进的人,通常都有表现出一些占有欲,当占有欲望无法满足时,通常会产生嫉妒心理,也会演变为强烈的排斥,于是表现出不屑于与人交往及建立较亲密的关系。
其实,无论性格如何,与人建立各种不同程度的亲密关系都是为了摆脱孤独。而今,当不安全感,厌恶感给人们带来的烦恼大于孤独时,则容易表现为情愿选择与人群保持一定距离和避免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带来的麻烦——缺乏私密性、没有安全感、不公平对等、信仰差异等等。
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其实不是我们不再惧怕孤独了,而是让我们惧怕的不仅仅是孤独。
早期依恋缺失的影响
谈到亲密关系,我总是会想起大学时候周末去舞会跳舞。对每个邀请我做舞伴的人,我都诚惶诚恐地努力配合他,可每一次都会踩他的脚———踩每个人的脚。所有的这些人都带着容忍的微笑跟我说“没事没事”,但这个结果更让我羞愧加恼怒,被邀请简直成了我的噩梦。只有蹦迪我喜欢———我只会自得其乐,不会琴瑟相谐。
从陌生人到朋友,对我一直就不是件难事。但从一般朋友到亲密朋友,只有几个人到达了这一地步,这几个人都是同事,与我在一起相处了十几年、厮混了十几年。而别的人,有许多我真的很想和他们更近一些,但当他们靠到足够近时,我就开始紧张,开始害怕,开始如当年被邀请做舞伴时一样诚惶诚恐,最后都会拔腿逃开。
配合别人是一件巨大的难事,可能打内心里我太想取悦别人了,而这个想法又对我构成了巨大压力,让我无法自处,所以干脆放弃。
当你不得不考虑该怎样让别人愉快的时候,你只得把自己的愉快放在一边,你要想“我这样做合适不合适”,要猜“他对这样是否感到满意”。猜也是我的难题,小时候跟人下棋就因此给过我很大的挫败感,因为我只会考虑自己的布局,完全不顾也猜不出对手下一步、再下一步会怎样
首先要说明的是,对亲密关系的恐惧是和想建立亲密关系的愿望共存的,正是这种冲突使当事人关注这个问题,如果现实生活没有或很少亲密关系,而自己觉得很好,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按照现代心理动力学的理论,人们总是会根据早期客体关系的体验,寻找在现实生活中符合的人和事。换句话说,当事人难以建立亲密关系很有可能与其早期依恋关系的模式有关,根据研究,依恋关系的模式有三种:
安全型关系
第一种叫安全型关系,妈妈在这种关系中对孩子关心、负责。体验到这种依恋的婴儿知道妈妈的负责和亲切,甚至妈妈不在时也这样想。安全型婴儿一般比较快乐和自信。
焦虑—矛盾型关系
第二种叫焦虑—矛盾型关系,妈妈在这种关系中对孩子的需要不是特别关心和敏感。婴儿在妈妈离开后很焦虑,一分离就大哭。别的大人不易让他们安静下来,这些孩子还害怕陌生环境。
回避型关系
第三种叫回避型关系。这种关系中的妈妈对孩子也不很负责,孩子则对妈妈疏远、冷漠。当妈妈离开时孩子不焦虑,母亲回来也不特别高兴。
值得注意的是,依恋关系中的“妈妈”指的是个体早期的重要关系人,不总是代表真正的妈妈,另外,依恋关系的划分不是绝对的,也存在不少的混合型。对照上面的理论和案例中的情况,当事人可能是焦虑—矛盾型和回避型之间的依恋关系。
不要一味压抑自身需求
在亲密关系的互动中,如果一味压抑自身需求将使得艰难建立的亲密关系徒有其表,无法满足自己的沟通需要。
另一方面,亲密关系的对方最终会察觉这种所谓的“迎合”,而感觉到一种“不真实感”,甚至认为是一种欺骗,因为这种对自我的忽视使对方也丧失了亲密的“主体”。所以应该勇敢地表达自己,自然会吸引那些真正的志趣相投的人发展健康的亲密关系。
另外,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安全感,可能是一个人幼年遭遇过被自己的亲人拒绝的痛苦,他的潜意识当中会产生对亲密关系的惧怕,为了避免遭遇被拒绝,他们可能采取疏离或拒绝与对方发展过于亲密的关系等方式以使自己获得安全感。
无法与别人亲密,明显影响我们在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进而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出现这种情况,当事人可以加强自我觉察,或尝试寻找心理动力取向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了解自己这一行为模式的背后原因,促进自我成长。
你这种情况属于恋爱关系中的恐惧,我就举一个身边的例子,我有一朋友,命运确实挺坎坷的,家庭关系不和睦,然后以前追女生的时候被亲眼绿过,之前好好的一个人,后来变得极度抗拒在爱情中付出。
如果比较明显的话,是身体和心里明显对比较亲密的关系感觉有点“烦”, 在两性关系里特别明显。如果影响到正常生活就会有障碍了。
很多不能顺利发展亲密关系的原因,都要回归寻找他的生命脚本,比如童年中和父母的关系(主要照顾者)。三岁之前回忆和母亲的关系,母亲的情绪会直接传递,在童年如果能接受到无条件的接纳和爱,便拥有天然爱的能力。异性关系中主要看你和父母中与你异性别方的相处关系,父母的关系也很重要,家里的第一关系往往对孩子的性格和婚姻关系有很大的影响。
孤独时渴望恋爱,但当爱情来临时又本能地抗拒,害怕与人过多地交往也害怕展露自己的内心,有时觉得自己足够独立坚强但有时也会害怕自己孤独至死。
即便偶尔进入了一段亲密关系,也会不敢全心投入,逐渐开始各种回避、小心眼、爱吃醋、疑神疑鬼,久而久之成为对方眼中无理取闹的人。就这样亲手赶走很多人后,发现与其折磨别人,不如自由自在地单身。
慢慢地不仅甜甜的恋爱离他们而去,连原味的也轮不到这些人了。
事实上,在心理学上,这叫“亲密关系恐惧症”。
亲密关系恐惧症: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中刻意保持距离,渴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但又担心自己的感情付出无法得到回应,导致焦虑进而慢慢地回避亲密的关系。
其实30%的成年人都患有亲密关系恐惧症。他们——
很难完全相信一个人,更不用说是喜欢上一个人。
明明很爱一个人,却无法说出口,认为只要不主动就不会失去。
明明感情很好,却总想刻意疏远来表达自己的不在乎。
把上床约炮挂在嘴边,却恐惧和人分享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受。
特别渴望安稳的亲密关系,却总是一次又一次的主动疏离。
如何治愈「亲密关系恐惧症」?
1.尝试悦纳自己
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自己的不足,相信自己值得被爱、被尊重、被珍惜。这样可以帮助你客观看待伴侣的行为,而不会因为对方的一个行为、一句话就过分敏感。
2.直面曾经的创伤
很多人对亲密关系的恐惧来源于过去情感经历中受到的挫折,可能是童年时期没能得到父母的关注,也可能是曾经在一段糟糕的恋情中被抛弃……但你可以告诉自己勇敢面对,毕竟过去的伤害不会再回来,与其沉溺于过去的痛苦,不如理解过去的自我,解放当下的自我,并赋予未来的我以力量。
3.踏出你的第一步
尝试敞开心扉,说说你不为人知的小秘密,聊聊你羞于启齿的小烦恼。在你感觉孤独的时候,不妨打电话给你想念的人。说一句“我想你了”真的有那么难吗?
就像电影绿皮书里托尼对唐说的“世界上孤独的人,都害怕踏出第一步”没有人能把你从孤独中拯救出来,除了你自己。
向帮助了您的网友说句感谢的话吧! |
本站所问答内容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内容有效性负责。如有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